本系之教學與研究之發展目標與產業需求、未來趨勢、知識發展、技術進步的相互配合
1.教學發展目標
本系之教學發展是以培育「國際化」、「專業化」、「即用化」、「全人化」之電子科技人才為目標,該目標與產業需求及科技發展趨勢之結合度,說明如下:
(1)國際化:
電子科技產業瞬息萬變技術不斷創新,使得一個新世代的產品其壽命從過去的數年已縮短為現今的數個月,世界各國及各大電子廠商為能保持技術領先的優勢,以創造更大的商機,無不投入豐沛的人力與物力,以提升其競爭力。其中科技人力的培養,更是保持科技領先的關鍵,尤其具有寬闊視野、不閉門造車及敏銳觀察力的人才,更是企業進步關鍵中的關鍵。本系為達成培育具寬闊視野及敏銳觀察力的電子產業人才之目的,特訂定此國際化之培育目標。為達成此目標,本系特別著重於:
(A)學生英語文能力的提升,使學生具備國際交流甚至國際合作之基本溝通能力。
(B)舉辦國際研討會,並鼓勵學生參與國內外所舉辦之國際研討會,以達到國際交流的目的。
(C)鼓勵學生參與國內外各項競賽,讓學生與其他國際團隊彼此觀摩,以提升學生之國際視野。
(A)學生英語文能力的提升,使學生具備國際交流甚至國際合作之基本溝通能力。
(B)舉辦國際研討會,並鼓勵學生參與國內外所舉辦之國際研討會,以達到國際交流的目的。
(C)鼓勵學生參與國內外各項競賽,讓學生與其他國際團隊彼此觀摩,以提升學生之國際視野。
(2)專業化:
專業化的知能是電子產業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學生未來就業的保障,因此專業化的知能培養是本系發展的第二個重點目標。由於電子領域涵蓋的範圍甚廣,諸如光電、半導體、IC設計、通訊系統、資訊軟硬體工程與應用等,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要學習所有的內涵是很困難的事,為讓學生能依個人性向發展,以未來深造或就業為導向的選擇學習,本系特別規劃以就業發展為導向之能力學程。該學程之規劃是以基本能力培養學程為起點,並銜接專業核心能力學程的訓練,以達到專業能力培訓的目標。本系能力學程的規劃,可讓學生充分了解各領域所必須建立之基本學科涵養,避免學生盲目摸索而毫無系統性的學習,並訂定各學程所必須達成之基本檢核標準,以方便學生自我檢視及老師的考核依據。此外為能跟上科技發展之脈動,本系之能力學程每兩年作一次大檢討,依據未來科技之發展需求適時修正學程科目及內容,以符合業界之需求。
(3)即用化:
產業界期待的科技大學畢業生,是具備實務能力而能夠即刻投入產線的科技人才,因此即用化之科技人才培訓,也是本系發展之重點目標之ㄧ。為達成即用化之目的,本系除加強基礎實習課程的實務訓練外,於大三、大四的課程中亦加入校外實習,此外亦開設多門最後一哩的課程,邀請業界專家協同教學,以提升學生即用化之能力訓練。在研究所方面,則積極推廣產學合作,以共同技術開發為前提,讓研究生參與實務技術開發,除培養學生的實務開發經驗外,亦能開拓學生的就業市場。
(4)全人化:
產業界所需之科技人才,光懂得專業技能是不足以應付多變的科技發展,還必須具備:
- 自學能力,以隨時自我學習新進技術。
- 專業倫理,以發揮團隊的力量為企業謀得最大利益。
- 休閒抗壓,懂得如何運用運動、藝術欣賞及其它休閒活動,來紓解職場壓力,只有懂得充分紓解壓力的科技人才,才能持續的為業界貢獻心力。
本系為達成此目標,除在專業課程上以專題形式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外,亦開設專業倫理課程,培養職場倫理及團隊合作之精神。此外亦透過通識課程的規劃實施,培養學生運動的興趣及藝術欣賞的能力,經由此多重的課程設計,以期能培訓出全人化之科技人才。
2.研究發展目標
本校之發展目標,乃定位為親產業之科技大學,本系為配合並落實校發展目標,特訂定本系之研究發展目標為『三分前瞻、七分實務應用之產業技術研發』。國內之電子產業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在全力投入克服眼前的技術問題尚覺力有未逮,更遑論開發前瞻性技術。因此,本系之研究發展重點,是與國家產業脈動密切結合,以七分研究資源及人力投入短期的實務應用技術的開發,同時亦規劃三分資源與人力投入中長期之前瞻技術的研發,以期為國內相關電子產業拓展短、中、長期技術。
本系在研究人力與資源上分組為電子、電信與資訊三大專業領域,各組之重點研究方向說明如下:
(1)電子組(光電、半導體與IC設計):
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兩兆雙星產業政策,一兆是IC產業(含晶圓代工、IC設計、IC封裝測試),一兆是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由於國家重點扶植半導體產業及積極培育光電顯示器科技人才,使得我國半導體及光電顯示器技術已居領先國家之林,並積極朝向奈米技術發展以期開拓未來半導體及光電市場之佔有率。此外台南科學園區已進駐動工之半導體工廠,光電元件及材料製造廠,十年內之總投資額已超過二兆台幣,其成長率亦持續上升。尤其在3C工業及單晶片(System on A Chip, SoC)發展的帶動下,未來半導體的需求量勢必暴量激增。因此,未來對於半導體及光電元件人才的需求將十分殷切,尤其在景氣回復後的此刻,科技人才需求暴量激增,光是台積電就有超過8000人的缺額。此外對製程技術的提昇改良,與奈米元件之電性研究及其應用電路之開發,都是目前業界與學界急待努力的課題。本系電子組為因應光電、半導體與IC設計之相關技術與人才需求,特選擇如下適合本組發展之重點領域,作為本組之研究發展重點。
(A)電子材料之電性研究。
(B)電子元件之電性研究。
(C)光電顯示器元件之研究。
(D)電子電路、系統與類比IC設計。
(2)電信與系統組:
隨著資通訊技術(ICT)的突飛猛進,電信服務市已由語音服務,朝數據視訊與多媒體等多元化服務之方向發展,並隨網際網路發展的推波助瀾及個人通信服務的需求日增,電信產業已是台灣產業發展的重點核心之一。近年在5G通訊、物聯網(IoT)、人工智慧(AI)、虛擬/擴增實境(AR/VR)等技術的導入,電信服務更顛覆過往的體驗模式,更為台灣未來產業帶來新一波的商機。資通訊技術與生物醫學科技的結合已成為二十一世界重要的明星產業,兩種技術整合的創新議題非常廣大,如:醫學影像、醫療電子、即時診斷、智慧輔具等等,未來發展商機前景可期。
本系電信與系統組為因應資通訊、生醫電子產業之相關技術與人才需求,特選擇如下適合本組發展之重點領域,作為本組之研究發展重點。
本系電信與系統組為因應資通訊、生醫電子產業之相關技術與人才需求,特選擇如下適合本組發展之重點領域,作為本組之研究發展重點。
(A)智慧系統設計
(B)物聯網系統與應用
(C)醫學工程理論與實務
(D)無線通訊技術
(E)天線設計與微波工程
(F)光纖通訊技術
(G)訊號處理技術
(H)新世代行動通訊與安全技術
研究發展之短、中、 長期發展計畫
短期計畫 | 中期計畫 | 長期計畫 |
1. 加強基礎課程之教學與研 究空間之規劃。 2. 推展區域產業之建教合作 計劃。 3. 提供在職人士的進修機會。 4. 鼓勵教師爭取科技部、教 育部及其它公民營單位之 研究計畫,並帶領大學部 專題生及研究生共同參與 計畫,以培訓相關研究人 才,及開發相關產業技 術。 |
擴大各項研究計劃的參與,並鏈結本系專長相關教師之研究能量, |
1. 結合南部各個學術單位及 廠商,成立校級電信與系 統研發中心。 2. 參與國家型研究計劃之執 行。 |
(3)資訊組(軟體設計、數位IC設計、人工智慧):
我國資訊工業諸如個人電腦及其周邊零組件的製造,在世界市場佔有極重要的地位,其中有許多產品早已屬世界頂尖。因此全球知名的電腦公司,更以OEM或ODM方式大量委託我國製造生產個人電腦,顯示我國在資訊工業硬體方面的實力。然而在能表現現代化國家實力且附加價值極高的軟體工業方面,我國卻遠遠落後許多國家。有鑑於此,近年來政府積極委託各大學校院逐年擴大軟體人才培訓計劃與前瞻型研究計畫,培養畢業即用人才與研發創新技術,以供產業界人才需求並推動產業技術升級。
南港軟體園區每年均能創造出可觀的產值,高雄軟體科技城未來目標產值預將超越南港園區,而所需的3C資訊 & AI高科技人才應更殷切。本組在該領域耕耘已久,未來將朝多媒體軟硬體、AI系統及數位IC設計方向研發創新技術與培養畢業即用人才。本系資訊組為因應資訊產業之相關技術與人才需求,特選擇如下適合本組發展之重點領域,作為本組之研究發展重點。
(A)軟體設計(影像/視訊、網路/通訊)之研究。
(B)數位IC設計、FPGA實作之研究。
(C)多媒體訊號處理及人工智慧系統之研究。
(D)機器人與嵌入式系統設計之研究。
研究發展之短、中、 長期發展計畫
短期計畫 | 中期計畫 | 長期計畫 |
1. 擴充軟體發展、電腦視覺 及IC設計實驗設施。 2. 鼓勵教師帶領學生製作專體競賽及參與研究 計畫,以培養畢業即用人才及開發相關產業 技術。 3. 整合電子系、電機系、資工系相關資訊專業 師資,共同規畫資訊實驗設備及課程以發揮 最大資源共享並提高全國競爭力。 4. 推展區域產業之建教合作計畫,積極提供在 職人士的進修機會。 |
1.鼓勵教師爭取科技部、教育部及其它公民營 單位之整合型研究計畫,並帶領學生共同參 與研究,以培訓相關研究人才及開發相關產 業技術。 2.跨領域研究整合計畫包括3C科技、AI系統 、與多媒體訊號處理等子計畫之整合。 3.朝向AI系統、電腦視覺、語音控制及人機 整合發展之資訊科技。 |
1. 將人工智慧、資通訊科 技與電子科技作一垂直整合。 2. 以AI導向,完成資訊科技之多媒體訊號 處理、人機介面及IC之設計。 3. 配合國家電子產業發展,成立 SoC 晶片 設計研發中心。 |